提升“高精强”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
西部地区最大的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
马铃薯管灌铺设现场
鹿王羊绒民族服饰展厅
东河区华鹿高标准智能温室
梅力更肉羊养殖基地
今年年初,包头市委、市政府按照自治区“8337”发展思路,与时俱进提出了“6521”发展战略定位,将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列入产业发展定位。这一目标定位,顺应了中央、自治区对农村牧区工作新的发展理念要求,抓住了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着力点,找准了补齐农村牧区短板的突破口,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包头市做好“三农三牧”工作的总抓手,为“十三五”包头市“高精强”现代农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发展标杆。
创新驱动 高标准确立发展思路
作为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,包头市农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,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1亿元,占GDP的2.8%。但包头市始终高度重视农牧业工作,立足工业城市资金、信息、人才、技术等比较优势,高标准确立农牧业发展定位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包头市农牧业发展思路:围绕构筑一流的产业体系、建设一流的示范园区、培育一流的龙头企业、搭建一流的科技平台、创建一流的特色品牌、打造一流的安全体系、构建一流的营销网络“七个一流”的总目标,以转方式、调结构、促升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创新,深入实施“南菜北薯、乳肉并举”战略,优化“三带、六区”发展格局(“三带”指:北部草原畜牧业发展带、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带和南部现代农牧业发展带。“六区”是指:达茂草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,固阳、达茂马铃薯产业核心区和杂粮特色区,九原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区,东河蔬菜产业集聚区,土右现代农牧业集聚区,昆区、青山、高新等城市周边和沿黄沿路休闲农业集聚区),推动农牧业信息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促进四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,打造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核心的“五个基地”、“一个屏障”(国家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,西北地区蔬菜集散地和自治区重要的优质肉羊基地、奶源基地、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,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),全面建设“高、精、强”现代农牧业。
到2020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0万亩,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,肉羊存栏600万只、出栏1000万只,奶牛稳定在17万头;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核心的5个现代农牧业园区基本建成,3个食品加工园区年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;市级以上龙头企业、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260家、200个;农畜产品“三品一标”认证达到500个。驰名、着名、知名商标分别达到15个、50个、100个。
持之以恒 全方位狠抓贯彻落实
近年来,包头市充分发挥以城带乡、以工补农的地区优势,大力促进农村牧区改革创新,紧紧围绕抓龙头、建基地等“六抓”工作部署,不断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,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,探索一条“少而精、小而强”的都市型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。目前,全市生鲜乳、肉羊和马铃薯三个全产业链已经形成,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的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5%以上。
抓龙头、建基地。牵头成立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,培育形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6家。其中,国家级6家、自治区级30家、市级130家,上市龙头企业6家。小尾羊公司成为全区首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百万肉羊龙头企业,产值达到55亿元。基地建设上,围绕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,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。以“菜篮子工程”建设为核心,依托华鹿、明石等龙头企业,大力发展物流配送,建成高标准蔬菜基地22万亩,带动合作社110个,辐射农户1万户;依托田丰、九华两大马铃薯龙头企业,促进商品薯产销加储一体化、主粮化和种薯“北繁南种”,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万亩,“北繁南种”合作规模达到300万亩,带动合作社200个,辐射农户1.2万户;依托小尾羊、草原百盈等肉羊龙头企业,组建百万肉羊联合体和打造草原、有机羊肉高端品牌等,形成全市500万只肉羊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产业体系,带动合作社300个,辐射农户2.5万户;依托伊利、蒙牛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同时,支持源升、骑士等当地企业,奶牛养殖规模稳定在17万头,带动规模化养殖牧场(养殖小区)113个,辐射农户5000户;依托三主粮、北辰饲料等特色产业和畅兴、花舞人间等休闲农业龙头企业,带动合作社190个,辐射农户8000户。
抓组织、联农户。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、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政策性文件,重点从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。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66个。其中,国家级示范社9家、自治区示范社36家。农牧民入社成员达到4.2万人。同时,大力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组织+农牧户”等产业发展模式,形成了小尾羊肉羊养殖分类带动、三主粮千亩种养单元等一批利益联结紧密型模式典型,70%的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及农牧户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,辐射带动农牧户10余万户。
抓科技、建园区。设立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、中国农大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内蒙古农科院包头分院,加快打造以市农科院为核心的西部一流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,在海南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。建成集科技服务、质量追溯和产品检测于一体的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。每年承接实施各类现代农牧业科研项目超过20个。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3个,通过国家认定的番茄、玉米新品种3个,自主培育的番茄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0%。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,有力推进了5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3个食品加工园区建设。截至目前,5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已入驻企业85家,园区产值占农牧业产值的45%。土右旗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,九原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,达茂旗被评为全国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,固阳县被评为自治区级产业化示范园区。同时,总投资45亿元,在土右旗、九原区和青山区建设集加工、仓储、配送、检验于一体的3个食品加工园区,已入驻企业37家。
抓质量、创品牌。为不断提高绿色、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,持续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建设,打造市场竞争力强、群众满意度高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。培育形成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1个、自治区着名商标37个、包头市知名商标78个;认证“三品一标”产品338个。小尾羊餐饮连锁店突破千家,蓝色牧野有机牛羊肉进入上海120家连锁超市,北辰饲料出口的饲料产品占蒙古国市场的一半。
抓追溯、保安全。自治区首家取得实验室资质考核认证、计量认证资格“双认证”的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营,并被农业部确立为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。在自治区率先建成由政府主导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150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投入运营,50家经营主体实现视频监管,市、旗县区、基地三级追溯信息平台基本形成,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抓宣传、拓市场。针对市内、市外两个市场的消费需求,通过北京农展馆精品馆、“聚焦三农”栏目、现代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宣传展销平台,不断拓展我市绿色、优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。连续举办中国(国际)牛羊肉产业大会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,订单合同及交易额超过50亿元。全市现有农畜产品交易市场30个,形成以润恒、友谊、远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核心,以超市、农贸市场、直销店等为销售平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。目前,市内开设各类绿色农畜产品展示直销门店237家。32家企业近200个产品实现网上销售。西部地区最大的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投入运营,实现了我市农畜产品与全国市场双向流通。
打造亮点 新引擎撬动产业发展
自2014年以来,我市连续举办二届中国·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,参展商近2000家,订单合同及交易额超过50亿元。7月8日至12日,第三届中国·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暨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、第五届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将如期在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。今年大会内容更加丰富、规模更加宏大、参展商更加踊跃,大会的影响力也更加广泛。与此同时,包头市正在积极争取将包头市确定为中国·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的永久性举办地。
展会依托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牛羊肉产业和包头绿色农畜产品优势,充分体现包头区域级物流节点城市功能,以“立足包头、服务全区、面向世界”为宗旨,以“绿色、健康、安全、环保”为主题,通过展示交易、合作交流、采供直连、招商引资、高峰论坛等多种形式,全面展示自治区和我市牛羊肉及绿色农畜产品,加强和深化国内外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牛羊肉行业向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包头现代农牧业发展受到了领导及业内的高度关注。两届牛羊肉产业大会共邀请嘉宾500多人,其中,国家部委36人、国家级协会30多人、外宾60多人、自治区政府及委办厅局80人、各盟市200多人、外省区32人、新闻媒体记者100人。正是因为牛羊肉产业大会成功召开的经验,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今年8月份将在包头召开,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2017年也将在包头召开。
产品销售和贸易洽谈取得明显成效。两届大会参展企业550多家,其中:来自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外和地区的参展企业20多家,来自北京、天津等区外企业180多家,来自我区各盟市企业200多家,我市小尾羊公司、蓝色牧野等190多家企业参展,产品涉及乳、肉等10大类近600余种产品。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20家采购企业的6000余名采购商前来参会。会议期间,现场签订合作项目26个,签约总额达150多亿元;采购商与参展单位订单金额累计达到49亿元。
会展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。牛羊肉产业大会暨绿博会,充分体现了包头市“高、精、强”现代农牧业的建设成果。展会期间,观众达23万人次,6000多名参展商、采购商、专业观众和展会工作人员云集包头,在让包头市民现场享受了一次名特优新农产品盛宴同时,带动了酒店餐饮、交通物流、工程广告等服务业的发展,大会的成功召开有效地提升了包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