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二五”规划以来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和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全市各级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按照自治区“8337”的工作思路,农牧业发展经受了自然条件、市场波动等严峻考验,保持了蓬勃发展势态,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成就。2015年,包头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.16亿元,比2010年增长52.5%。其中,农业61.71亿元,比2010年增长46.5%;牧业114.0亿元,比2010年增长60.6%,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%,比2010年增加0.3个百分点。
一、 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。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.3万公顷,粮食总产量达到105.65万吨,比2010年增长了6.4%;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,2015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.75万公顷,比2010年增长了75.6%,其中油料作物产量5.98万吨,比2010年增长了89.2%。2015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1.3万公顷,比2010年增长15.7%;产量100.33万吨,比2010年增长22%。2015年水果产量预计达到9万吨,比2010年增长20.8%。
二、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畜牧业以“发展现代畜牧业、促进农牧民增收”为目标,深入实施“乳肉并举”战略,加快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和肉羊养殖加工项目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,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驰名品牌,为我市第一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增长助力。2015年末全市猪存栏25.1万头,比2010年下降7.3%;牛存栏25.6万头,比2010年增长75.7%;羊存栏212.2万只,比2010年增长10.5%。2015年全市猪肉产量达到4.6万吨,比2010年下降1.2%;牛肉产量4万吨,比2010年增长0.6%;羊肉产量6.9万吨,比2010年增长8.9%。
三、 农业布局更趋于合理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全力构筑北部草原畜牧业发展带、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带和南部现代农牧业发展带,草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,马铃薯产业核心区,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区,休闲农业集聚区,蔬菜产业集聚区,现代农牧业集聚区,逐步形成“优化区域布局,‘三带、六区’新格局”。在此基础上,转变生产经营方式,提高农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水平,建设4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1个蔬菜产业园区,打造3个食品园区,发展精准、精细和精品农业。
四、 品牌战略稳步推进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研究制定了《加快实施农牧业品牌战略的推进意见》,创建驰名商标11个、着名商标37个、知名商标59个,较2010年分别增加3个、3个、33个。小尾羊餐饮连锁店突破千家,蓝色牧野有机牛羊肉进入上海120家连锁超市,北辰饲料出口的饲料产品占蒙古国市场的一半,华兴天源出口的花卉产品占韩国市场的1/10。鹿王、骑士等9家企业的12个产品获得内蒙古名优特产品称号。
五、 新型经营主体挑起农业生产大梁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针对年轻人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的现状,制定各种优惠政策,积极鼓励、扶持合作社、种植大户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。培育形成规模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149家,较2010年增加74家。其中,国家、自治区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、30家、113家,上市龙头企业达到6家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66个,较2010年增加959个。其中,创建国家级示范社9家、自治区级示范社36家。土地有序流转,2015年流转土地195.6万亩,较2010年增加82.6万亩。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+合作社+种植大户的新型经营模式,新型经营主体正在挑起包头农业生产的大梁。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的成立为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机械化,抱团闯市场,降低经营成本。合作社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买了大型农机具,统一购买种子、化肥、地膜等生产资料,价格都比零散购买低了不少,统一种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产品价格高,利润相对要大。2014年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0.7万千瓦,比2010年增长7.9%。2014年机播面积27.5万公顷,比2010年增长11.3%;机械收获面积18.9万公顷,比2010年增长90.9%。
六、 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
创新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动力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与中科院、中国农大、内蒙农科院密切合作,加快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;强化农牧业与互联网、物联网融合,发展智慧农业;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创新,继续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工作,完善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;学习外地先进经验,出台金融支持农牧业的政策,探索建立市、旗县区两级农牧业投融资担保平台,从根本上解决农牧业信贷难问题。
七、 落实惠农政策,为农户保驾护航
“十二五”时期我市连续出台了《全市都市型现代农牧业发展规划》、《关于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加快实施农牧业品牌战略的推进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、意见。从2012年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以来,我市已连续五年组织实施该项目。按照向主产区集中、连片建设、整体推进的原则,严格先审批再建设后补助的项目实施程序,实行确定补助对象和检查验收情况两次公示制度,执行审核信息和验收信息两次信息录入制度,加强项目重点抽查和专项督查,确保项目规范有序管理。五年共争取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共计3670万元,其中,马铃薯贮藏窖补助资金2670万元,果蔬冷藏库补助资金1000万元。截至目前,已新建60吨马铃薯贮藏窖967座、新建20吨马铃薯贮藏窖61座、新建100吨果蔬冷藏库64座、50吨果蔬冷藏库1座、20吨果蔬冷藏库1座,享受补助政策的农户586户、合作社75个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,切实起到了减损增供、均衡上市、稳定价格、提高质量、促进增收等多方面的作用。